《經典雜誌》第151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耶路撒冷的西牆牆腳,猶太教徒在此禱告。公元七○年,羅馬人摧毀第二聖殿,僅保留這面石牆,此後成為猶太人心目中最終的依歸。漂泊近兩千年的猶太人,每年都祈願著:明年要回耶路撒冷!以色列建國於一九四八年,深曉資源稀少的局限,因此傾力發展科技,立足於知識,加上各國移民所注入的活力,古老文明儼然轉型為新興文化。

【環保人 回收物】
環保雙人舞
曲素珉與吳秀玉

撰文/陳世慧
攝影/黃世澤

無畏冷冽寒風,吳秀玉(前)與曲素珉(後)共騎拼裝車前往環保站。雖分別為小兒麻痺患者與盲友,兩人卻在資源回收中,重拾生活重心與生命良能。

【小國大業】
以色列
流散與聚合的創新國度

撰文/居芮筠
攝影/安培淂

台拉維夫是以色列的經濟中心和以年輕人為主的現代化城市。從公元前一千多年建國的歷史,歷經大流散和猶太人大屠殺,古老的文明未曾間斷。

【台灣好果子】
芭樂
俗擱有力,原味覺醒

撰文/蔡佳珊
攝影/黃世澤

憨態可掬的芭樂原名「番石榴」,道出其南洋血緣和山野性格。多籽易生強健生命力,集熱帶精華於一身,台灣芭樂以平民價格提供最豐富養分。

【台灣岸邊】
大風大海
台灣西北沙丘海岸

撰文/田哲榮
攝影/陳弘岱

東北季風吹襲下,林口發電廠邊風力機高速轉動,台十五線公路旁,釣客不畏寒冽賣力甩竿,面對勁風的西北海岸,滿是人們迎風生活的故事。

【探索世界】
敬啟者
索馬利亞難民婦女的求救信

撰文.攝影/Hugh Macleod/TCS

索馬利亞內戰頻生,大批難民逃亡至一水之隔的葉門卡拉玆。在難民營的文盲婦女,透過訴說真實景況而央人代寫的告白信,請求國際給予援助。

【探索世界】
消逝的婚禮
藏斯卡騎馬迎親

撰文.攝影/Gilles Crampes/LightMediation

在喜瑪拉雅山區裡,藏族迎親隊伍浩浩蕩蕩地翻越山谷,惟兩家長子、女聯婚才舉辦的盛婚儀式,已隨著時代的推演逐步走入歷史。

【經典書摘】
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
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撰文/宋睿祥
圖片/天下雜誌

青年時開始四處流浪,試圖擺脫社會枷鎖追尋自由的宋睿祥,是台灣首位無國界醫生,在葉門行醫期間,藉由高度自省,終於覓得「回家」的路。

【編者的話】撰文/潘美玲
【經典人生】嚴冬送暖綻溫情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迴盪在冷冽群山旱土中的暖意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 加護病房的等候室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 兩岸科學文化的幾件事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 台灣教育的產業化 撰文/周添城
【環保人 回收物】玻璃瓶 百分之百回收 撰文/陳世慧 攝影/黃世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