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038期精彩內容
一片汪洋、一座島礁和立在岸邊的高腳屋,是美拉尼西亞典型的南島印象。位在新幾內亞島附近的曼奴斯(Manus)群島,島上的小孩以天真的笑容迎接外來者。這裏的南島人雖然我群意識強烈,但一旦被他們認為是「同一國」的人,在此將通行無阻。
一片汪洋、一座島礁和立在岸邊的高腳屋,是美拉尼西亞典型的南島印象。位在新幾內亞島附近的曼奴斯(Manus)群島,島上的小孩以天真的笑容迎接外來者。這裏的南島人雖然我群意識強烈,但一旦被他們認為是「同一國」的人,在此將通行無阻。
位於復活節島行加瑞爾(Hanga Nui)的東加歷奇(Ahu Tongariki)毛伊像群。毛伊石像是復活節島的傳奇,復活節島民於西元一○○○到一七○○年間利用島上拉拉庫火山(Reno Raraku)的石材,建造了約千尊的毛伊石像,他們建造的目的為何?產生什麼後果?為何在十八世紀戛然而止製造,這都是專家要解開的謎。
色彩鮮豔的動力飛行傘,正優游地翱翔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海岸上空。他們可不是到此渡假的遊客,亦非在這裏上演的空中特別節目,而是一支正在監看海灘、隨時待命的「天兵護衛」隊;他們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動力飛行傘執行救援勤務的海上救生隊。
位在香港的一個難民營中,一名來自越南的小男孩正跪在地上,小心地張口承接著從水龍頭滴下的水。水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但對許多地方的人而言,這似乎應是地球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上天的賜予,卻成了珍貴無比的奢求。人人都需要水,需要乾淨與不虞匱乏的水資源,如何讓所有人都能平等享有這份人權,正考驗著當代人類的智慧。
在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地區,瑞佛‧布斯菲爾德(Ralph Bousfield)經營了一個供旅人狩獵、休閒的野營地已長達四年。營地的費用最低為每晚五百元美金,除了吃住外,還可跟部落裏的人一起打獵,可雇請當地人揹行李以及交換富含喀拉哈里風味的各式紀念品等。生活在都會的人,很少有機會接近真正的大自然,因此像這樣專門供人們在蠻荒地區生活一段時間的服務,價格再貴都有人願意接受。
曾以「巴米揚大佛保護者」自居的阿富汗哈薩拉族士兵,正荷槍實彈地守護者已有一千八百年歷史、高三十八公尺的釋迦牟尼佛石像。而隨著敵對的塔里班部隊攻陷巴米揚,該區的兩尊大型立佛已於今年三月九日於炸藥聲中化為灰燼。本圖攝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咸信是少數對巴米揚大佛的最後記載之一。
臉部彩繪成鮮黃色的胡利族人,曾經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原住民族中最驍勇、剽悍的一個族群。他們不遠千里來到哈根山,為的不再是爭戰,而是到此參與盛大的星星(Sin Sin)豐年祭,並展現他們的獨特舞蹈與歌聲,這正是胡利族人珍貴的文化遺產。
騎著犛牛的藏族兒童,在平均海拔超過四千公尺的青藏高原嬉戲著,暖和和的陽光普照在廣袤的草原上。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希望這道醫療的曙光,也能映照在這白雲深處的青藏高原上,為生活在這片草原的藏民們,帶來一個好的開始。